結婚後有幾個 R 最常表達不滿的,其中一個是我不做家務。
不做家務更深的原因,是我沒有把新家當做我們的家,而是當做 R 的家。就像我在原生家庭裡的角色一樣,那不是我的家,是我爸媽的家,我只是住在那裡。他們會餵飽我、照顧我,而我不用做菜、洗衣服、拖地板、規劃家裡收納、整理家裡。我不是不會做,而是不用做,東西就會自動歸位、桌子會自動變乾淨、書櫃上不會有灰塵。
而我發現這樣的心態,影響了非常多的事。
因為在原生家庭裡,我的意見和想法不重要,所以我也不會在新家裡提想法或規劃,一切都是 R 說了算,常讓 R 覺得孤單、都是他在主導。
因為在原生家庭裡,家人間的生活非常獨立,因此我在規劃活動的時候,也常是以我自己可以做的事為主,很少想到他可以怎麼參與。他想跟我一起,就必須要提出規劃,我決定要不要加入,也讓他覺得孤單。
因為在原生家庭裡,我只是住在那裡,因此回家以後常常就是拿著手機廢,剛開始甚至整個晚上不會講太多話。所以雖然明明住在一起,但 R 卻比交往時還孤單。
而在我們的關係裡,我也變成被動接受他的想法居多…他一再的提到覺得我好像不在乎他,他有沒有在都沒差。雖然我很在乎他,但在我的原生家庭裡,從來沒有用他能接收過的方式表達過,或者說,在原生家庭裡,我們從不直接表達我們的在乎。
當我一個人住的時候,那是「我的家」,但當我和 R 結婚後,卻變成了「R 的家」。原本我會規劃空間,想著該洗衣服了、該打掃了,而變成 R 的家以後,我習慣要 R 叫我做事,而不是我主動做。我直接把控制權往外送了。
而當我覺得這是 R 的家的時候,我等同於不是家裡的一份子,而只是寄居者。我與 R 的問題,家裡讓我看不慣的角落,除非到讓我受不了的程度,不然我大概就視而不見,不會想主動處理,甚至帶往更好的地方。
我在新婚之後,反而發現了很多從原生家庭裡繼承下來的模式,在獨居時不會發現,卻是在婚後意識到,我太習慣做一個女兒,而且是不問家事的女兒。而當我選擇當女兒的時候, R 就孤單,因為他必須當我的父母,承擔起照顧我、打理家裡的角色。我不過問「他的花園」,偶爾玩玩但不照顧「他的貓」,對於他接下來的運動社團活動,我也只是偶爾參加,而不是覺得那是「我們一起」的活動。
我發現很多我在責任歸屬上就已經切成「他的」部分,其實也把我們的關係切開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