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書2章開頭的這幾句,仔細的唸過幾次,默默的反而領受了一些。對於結黨這詞,反而感受比以前更強烈。
所以,在基督裡若有什麼勸勉,愛心有什麼安慰,聖靈有什麼交通,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以往想到結黨,以為大概就像惡者一樣在教會裡召聚黨羽,為自己壯大聲勢,想到的像保羅在哥林多前書3章提到的,大家分門別類的說自己是屬保羅的、屬亞波羅的,以自己所信靠的為自己貼標籤、分化教會的行為。但後來想到所謂的結黨遠遠不止於此,甚至包含自己擁護喜愛的牧者,看低別人喜愛的;擁護自己喜愛的敬拜風格,看輕別人的敬拜歌曲;擁護自己的思考方式及經歷,看輕別人與自己不同方式及特質。
為什麼不可結黨後面接著的是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因為我們正是用這些方式來塑造自己的「優越感」。透過結黨,我們強化信念,認為自己所擁有的是好的,別人是不好的。並且在強化自己是好的裡,為自己的所是增添了榮耀,而保羅稱呼那為「虛浮的」,因為那不是從神而來,而是我們為自己加上的妝飾。
整段經文講的是同一件事,就是彼此相顧。聖靈若啟示了我們什麼、我們若在哪裡得了安慰、得了什麼異象,我們彼此分享,使彼此有一樣的意念,而不是將此用在結黨。當我們發現彼此的不同時,不是用鄙視的心認為對方不如自己,而是看見在不同裡,別人是否有自己看不見、或是容易忽視的優點。而我們也不是只要自己好就好,而是一起能長成彼此互助、使對方得榮耀的群體。
在思想這段經文的時候,我腦中也出現一些肢體的名字……也包含我自己、與我親近的朋友。所謂的優越感,包含認為只有自己支持的才叫好,只有絕對的純粹才配稱為夠格或有付出。我想到過去我稱呼那些在教會卻沒有真的理解這個信仰的人為假基督徒,並以真基督徒、被神揀選的族類自居,但那其實就是優越感,而在優越感的眼光裡,是沒有愛的,因為所見所思所想,都是為了增添自己的價值,而沒有對別人的愛。因此這段經文的最後,講的是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優越感也是沒有長大成人的一種表現,把對方的價值單一化、貶低到符合了自己心中的條件才稱為夠格。並將自己與他人不斷的評分比較。成熟的人會知道人是立體的、是特別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看見,也都有自己特長的地方,人需要磨的,是自己的眼光和愛,而不是別人的不及格。如果把人視為立體的,也把「時間」放進去考量,就知道自己與別人沒什麼不同,都是「半成品」,就不會覺得自己比別人好看。因為成長與否,在陶匠手裡。陶匠使自己在現在長成出了手,不代表別人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被神在裡頭放了金箔卻沒捏出跟自己一樣的手來,就代表別人比自己差。我們反而能在彼此的不同裡,看見神創造的豐盛。……但這一切,若沒有愛,就只會看見自己。
這份愛,不是出於我們,而是出於神。因為知道我們在神裡已是被愛的地位,因此不需要計算誰比誰強。優越感的背後,彰顯的其實是「缺(渴望)愛的心」。正因為我們缺乏,所以我們渴望。我們渴望,所以計算誰夠格擁有更多的愛與尊崇,因此我們想盡辦法,以自己之所是為各種積極肯定自己的理由。倘若我們真實的經歷神的愛,知道我們已經是被愛的,我們就不會為自己所擁有的自傲、為自己所沒有的羞恥,而是知道我們都是半成品,半成品不需要擔憂自己的有與無,因為我們都在路上,而添加妝飾,是出於陶匠的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