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來到新公司以後,許多日子都是痛苦的,常常憂鬱,對事情挑三揀四的不開心。於是我開始恢復讀經的習慣,就在某天看到了耶利米書的這句,耶和華透過耶利米要告訴巴祿的話「你在為自己圖謀大事嗎?不要圖謀」
先前和 R 出去小旅遊的時候,我因為已經事先查了相關的遊記,看到別人的行程,忍不住就想跟著模仿。 R 忍住沒吐嘈,等我自己意識到我明明住在比較遠的地方,還想比照別人遊記一樣在日出前先騎一段腳踏車到最佳看日出的地方有多荒謬。或是我希望看到日出時湖面上晨霧的景色,但我們去的季節就不是會出現這樣景色的時候,一開始我很失望,但一旦我這樣失望以後,就無法享受到眼前的美景,無法享受在這個時候,神的賜予。
回程的路上我跟 R 聊起了這件事, R 說覺得我好像很怕漏掉什麼、錯過什麼,我想了一下,突然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很「競爭」的人,那是源自於從小的教養方式。我必須面對不斷和別人比較,而假如我沒有好好的善用時間,我就會失去競爭力,導致事情做的不夠好。而當我在與別人的比較,或是能不能把事情做到(我心裡認可的)好的當中失敗了,我就會懊悔自己太散慢。
我是在對 F 姊妹的觀察裡突然意識到。我喜歡為自己回到信仰裡的每個階段下定義,確定自己在這段時間的成長是什麼、神對付了我什麼,每年整理,不斷觀看神的作為。而 F 姊妹也是這樣,她也會因此期盼(?)苦難。 因此我意識到,這可能是肇因於某種教養方式,而不只是天性問題。
我對自己的逼迫程度,到了連在看韓劇的過程裡也要「學習」。為了讓自己在看劇的時候也能增強競爭力,我會仔細的聽韓文是怎麼說的,嘗試把一些簡單的韓文記憶起來,到一種地步,我連「皇上請三思」這種非常古文的韓文也學起來。先前去韓國出差時我一講出來,韓國同事都嚇到,問我到底為什麼會學到這種韓文。
我一直用這種價值觀在過生活,也因此我生活的每個時刻都很難放鬆。和 R 的旅行,我會稱之為退修會,會安排晨更晚禱。我的工作,我也不給自己放鬆的時間,希望進去就要做出一番新氣象,以致於當環境還不到位、我自己也對產業還不熟的時候,挫折感和沮喪接連而來,到我無法招架的地步,儘管我自己都知道我的期望完全是不合理的。
因此,當我看到經文說「你在為自己圖謀大事嗎?不要圖謀」的時候,那是非常扎心的。
我一直以來學習到的,就是要為自己圖謀大事。我要強化自己的競爭優勢,我要往國際外商拼過去,我要雕出漂亮的學經歷,我要踩著這份工作往上爬。這些都是在這個社會學習到的生存方式,但其實,神沒有要我這樣使盡全力的保護自己,因為我的未來在祂手上,當我這麼竭盡全力的要控制的時候,信心也不在這當中了。
巴祿是猶大貴族,我其實不曉得他會圖謀什麼,但在那個猶大即將滅國,他協助耶利米記錄耶和華說的預言,向聖殿裡的人們傳講時,或許會對未來不安,或許會嘗試想要做些什麼好避免那樣可怕的災難發生,他說耶和華將憂愁加在我的痛苦上,我因哀哼而困乏,不得安歇。其實我也是類似的心情,而神指出來我的問題,後段的經文更是神的應許。和合本看不太出來,但message版意思很清楚,but don't worry, I'll keep you alive through all the busines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